第228章 安西大都护(2/5)
“李观察,本州尤多蛮夷,而且经常聚众闹事。”谢金龙不顾长史杨正高连使眼色,唾沫横飞的把本州的蕃事,说了个底儿掉,“末将不敢欺瞒使君,因为我灵州兵少将寡。蕃人远多于汉人,所以。这些死蛮子一向骄横狂妄。有些蕃人,为了讹钱,甚至当街装死,闹个不休。”
李中易的手里捧着茶杯,心里却在想,灵州的蕃人多于汉人,比例一旦失调,纠纷肯定不断。
分钱恨人多,打架却怕人少!五代时期的中原王朝久经内乱,对于边陲地区的控制,自然没有初唐时那么严密。
这蕃人大多不读书,不明理,只知道用拳头说话。再汉民偏少的地方,如果碰上个胆小怕事的州县官,这蕃人的气焰只会更加嚣张。
李中易来灵州的目的,就是想要趁着朝廷大军北进的时机,趁势进击夏州。
偷袭战,必须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可是,灵州境内遍地都是三心二意的蕃部。
恐怕,李中易这边刚出兵,盘踞在夏州的党项人就知道了消息,并加强戒备。
另外,李中易心中非常明白,从灵州到夏州之间,进兵的另一个大障碍,就是几百里瀚海(沙漠)。
按照事先的预计,只要柴荣发兵西北,北汉刘家,和夏州的拓拔家,肯定都会被同时惊动。
而且,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北汉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性,会派军援救拓拔家。
然后,契丹的西京道,也很有可能派出精锐骑兵,加入到战团之中。
所以,小小的定难军的夏、银、绥、宥四州,却牵连到了整个大周的西北部整体局势,以及四方三国。
“仁多贵的牛头部落,有多少族人?多少刀枪?多少战马?”李中易有心考较一下谢金龙的军事素养,故意问得很仔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