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封赏(4/5)
“六国心不齐,让秦远交进攻,各个击破。”左子光毫不迟疑的给出了正确的结论。
李中易点点头说:“自从我掌军之后,一直强调制度大于一切,只要定期轮换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党项奴隶骑兵之中,即使藏有野心家,也难以壮大嫡系势力,此所谓流官制是也。”
“老师,您不是一直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么?”左子光自己就管着军令事宜,他当然知道,就算是郭怀,要在灵州辖境内私下里调动兵马,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左子光心里很清楚,军政和军令分离,并不是李中易的创举。从中唐时期开始,朝廷以枢密院分禁军和宰相之军权,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李中易掌军,比朝廷更注重制度和细节。撇开步军不提,在朔方马军之中,十夫有假镇抚,百夫有镇抚,千夫有镇委。
统军大将要想调动区区一都的兵马,都必须同时出示李中易的签押,以及由参议司发出的调兵令,并且需要平级的镇委认可。否则,就是谋反。
有了这种控制严密的军事调度的制度保障,大将们私下调动军马的难度,令人难以想象的高。
假镇抚、镇抚以及镇委,这些人全都出自李中易的牙兵营,经过长期近距离的考察,才下放到各个基层部队的编制中去。
当然了,有得必有失。如此严密的调兵制度,在帅府面对仓促的变乱之时,诸军的反应速度必定会大大降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