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我又来了(2/5)
在这种趋势之下,除了重大突发情况的临机决断之外,李中易基本上就可以作个甩手掌柜。
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在如今的李家军中,那已经是被抛弃的过去式了!
在这个没有快枪和火炮的冷兵器时代,除了游而不击的后勤破袭战之外,战争的形态其实都是可以被归纳和总结的。
例如,根据参议司总结出来的伏击战,大致有水攻、火攻、马军集群冲击以及山谷伏击等十几种类型。
参议司根据不同的伏击类型,将详细的应对方法,记入讲武堂的特种教材之中,每个等待晋升的入学军官,都必须牢牢的记住。
依此类推,讲武堂的课程除了伏击战外,尚有城市巷战、野外浪战、步军对抗骑兵,骑兵冲击步军等诸多的具备实操性的案例教材。
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将的培养,除了起于草莽的猛将依靠频繁的实战,在血水中自主积累作战经验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依靠将门世家的家族力量,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另外,将门世家需要靠本事升官发财,这就和靠手艺混饭吃的手工业者一样,他们已经掌握的作战经验或是技术,绝对不会外传,以免被旁人夺去了弥足珍贵的饭碗。
有句老话说的好,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便是很多独门手艺最终失传的真实写照。
手艺人的技术失了传,顶多是祸及其家罢了。将门世家的很多独门实用作战经验一旦失了传,等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必会殃及整个国家和民族。
到目前为止,李中易最得意的一件事,便是首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各级优良军官的讲武堂。
按照李中易的严格要求,凡是进入讲武堂学习的军官,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副队正,也必须按照营指挥的标准进行培养。
此所谓军事骨干跨级培养体系是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