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友尽之时(3/5)
只是,李中易得知消息后,当即作出了决断:以胜州千里肥沃之地,换取杨家贫瘠的麟州,绝对不能亏待了老实人。
郭怀肯定不清楚,历史上的杨家人,其实都是脑子里少了根弦的,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杀将。
和府州折家人相比,麟州杨家人的政治智慧,几乎为负数。杨家人仗着一股子血勇之气,又有府州折家的刻意交好,这才立足于麟州,成了一方军阀。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李中易的横空出世,再过个二十多年,杨家便会在赵老三的“英明”指挥下,变成寡妇之家,家中男儿几乎死绝,家道从此滑落了下去。
与之相反的是,折家人一直傲然立于西军的潮头之巅。哪怕是北宋灭亡了,衣冠南渡的南宋时期,折家军始终都有一席之地,这是何等的家学渊源以及生存智慧?
赵老三不懂得珍惜真正的忠勇将门世家,李中易这个铜臭子,却极为看重杨家人。
要知道,为了抗击契丹人,杨家的男人们前赴后继,悍不畏死的血拼精神,正是李中易所需要的。
所以,李中易得知杨家人开了点窍之后,慷慨的大笔一挥,将河套最肥沃的膏腴之地——胜州,赏给了杨家人,作为杨家崭新的百年基业。
胜州之地,五倍于麟州,不仅适合养牛马,而且,良田肥沃,亩产颇多。
当然了,由于和契丹人隔河相望,胜州固然地广,人口却只是略多于麟州一点而已,算是李中易提前预留的羁縻之策。
折、杨两家本是世代结盟,只是,折家既然想从李中易身上捞取更大的好处,那么,李中易自然不可能坐视折、杨联盟持续的坐大。
权力制衡,分而治之,一直是李中易治军的基本原则。无论是羽林四卫,还是军阀藩镇,都不可能让某一个人说了算。
等到统一中原之后,如折老太公所料,李中易必然会削藩,加强朝廷集权。
麟州杨家放弃了祖宗基业,虽然有被形势所迫的成分,归根到底,还是杨家人比较老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