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谁敢不从?(2/5)
李中易最恨的是,明知道有错,还要巧言诡辩,甚至撒谎骗人。如今,谢远一声不吭的认了错,将来才有东山再起之时。
“我命令,免去廖山河第三军都指挥使之职,改任近卫军副都指挥使、检校都指挥使。免去谢远第三军镇抚使之职,另有任用。擢升第三军镇抚副使刘大光,为第三军镇抚使。”李中易憋了一晚上的火,终于彻底的发泄了出来,他不仅一口气免了第三军的军政主官,更将如实上报的刘大光提拔了起来。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一向是李中易治军的原则!
大帐之中,一片鸦雀无声,李中易断然处置了廖山河和谢远,给众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大敌当前,李中易强悍无比的同时撤换了军政主官,这是何等的魄力?
姚东挺直着腰杆,并拢着双腿,他心里对李中易佩服得五体投地,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第三军军法分司的存在,不管是谁接任了都指挥使,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令必行禁必止。
第三军参议司的存在,让作战变得简单了许多,并有标准化的作战预案备选,哪怕是相对平庸的指挥官,也可以按部就班的指挥作战。
李中易本来就以王剪第二自诩,他的作战原则一直是谨慎用兵,宁可不战,也不能打败仗。
从河池建军开始,李中易就从来没打算过他的手下会名将如云,不世出的名将,可遇而不可求。
而且,熟读历史的李中易,心中非常有数,与其依靠碰运气出现的名将,不如把手下的将领们都磨练到水准以上。
李中易带兵多年,自有他的心得,所谓的名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善于捕捉敌人的漏洞和缺陷,并加以充分利用。
因为超大规模斥喉营的变态存在,李家军水准以上的将领,只要不是喝多了,都不可能中了敌人的埋伏。
每次野外宿营的时候,李家军的工兵和辅兵们,必定会挖深沟筑高墙布拒马。并且,木制寨墙上必定会用水彻底浇湿,以防火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