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逍遥侯

第991章 计划经济(5/5)

目录

不过,尽管不懂通过化学手段制造化肥,但是,跨越千年的见识,恩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绿色循环理念。

化肥分为化学化肥和天然化肥,工业化的化肥制造工艺,李中易显然是一窍不通。

不过,增加天然化肥的规模,李中易倒是早有成熟的想法。

人和生畜的粪便,经过发酵之后,都是绿色蔬菜、瓜果和粮食的最佳肥料。

李中易和老农们有过很多次的深入交流,收获可谓颇丰。在这个时代,也没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当朝李相公愿意放下架子,和土老农们亲切的闲聊,老农民们描述他们的多产方法,惟恐不详细,惟恐步骤不清楚。

老农民们说的方法,也全都被记录在案,并用活字印刷成了小册子。军政学堂的学生们人手一本,并作为必修课,通过理论考核,并实际操作之后,才能毕业。

李中易比谁都站得高,看得远,在工业化大生产连影子都看不见的当下,逼着军政学堂的学子们苦学农事,将来才有粮食大增产的广泛基础。

在小农经济时代,农业生产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碎片化。除了良田千顷的大官僚大地主之家,一般的自耕农,他们拥有的农田,多则几十亩,少则仅有几亩薄田。

如果,当官的只懂争权夺利,对农事一窍不通,就根本不可能因地制宜的安排本地域内的农业生产计划。

计划经济,这个已经被污名化的名词,在农业时代,其实有着远超想象的划时代意义。

客观的说,由于大周的田税和租赋制度的严重不合理,导致的后果也非常严重。

比如说,山区地带和平原地区相比,上交的皇粮国税,即使酌情减少了,但山区农民的实际负担依然比平原地区重得多。

又例如,同样是平原,靠水的上等粮田,一般都被达官贵人,或是有钱有势的大地主所霸占。然而,他们几乎都不向朝廷缴纳赋税,可谓是肥得流油。

然而,朝廷养了无数的冗官和冗兵,这么多张嘴巴要吃饭,要穿衣,要娶妻纳妾,钱从哪里来?

最终,各种苛捐杂税,全都被转嫁到了原本就苦不堪言的自耕农身上。长此下去,当自耕农活不下去,转化为流民的时候,天下就要大乱了。

由于战乱纷繁,平卢地区的大官僚和大地主们,要么被乱军所杀,要么逃离本地去了外乡定居,这就给李中易留下了大搞农业计划性生产的足够空间。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超级特战兵王 重生之完美未来 神话版三国 神器大道 无敌正德 九转神龙诀 六界封神 美食从和面开始 剑主八荒 狂神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