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南征序幕(4/5)
更巧妙的是,李中易暂时没动进士们的奶酪,把他们都送进了翰林学士院里。
嘿嘿,不是有个不成文的显规则,不入翰林,不得为相么?
实际上,规矩都是人定的!
往往是,定规则的人,自己首先破坏规则,这就是特权了!
忙完了科举之事后,李中易的工作重心,便集中到了即将开始的统一战争上面。
按照总参议司的建议,朝廷禁军完全可以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直逼洪州,一路则海路,先灭了吴越钱家,再合围消灭南唐的李家。
进攻南唐的钱粮,李中易早就准备好了,为今之计,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命谁为帅的问题。
按照常理,刘贺扬是征南将军、淮扬兵马大总管,南征的主帅,应该选他出任。
不过,有人却主张,南征非小事,如果任命杨烈为南征的主帅,一举拿下南唐的把握,肯定更大一些。
就在筹划南征之际,刘贺扬突然病了,李中易从奏章上的病情描述,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刘贺扬很可能患的是疟疾。
在过了潜伏期之后,首先就会畏寒,然而浑身发高热,接着大出汗。从刘贺扬的病情来看,恰好的符合了这三大要素。
在现代医学上,一般采取查血象,查疟原虫以及血清学检查,来确定疟疾的病因。
如今的条件之下,李中易自然不可能采取抽血检查的方式,而只能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案。
古人称呼疟疾的叫法有很多,最初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当然还有其他俗名,比如寒热病、发冷病、脾寒病、打脾寒,发疟子、半日子、发半日、打摆子、做老爷、卖柴病、子母疟、子午疟等等。此外,广西管它叫羊毛痧,云南、贵州叫瘴气,此外又有虾蟆瘴、泥鳅瘴、蝴蝶瘴等名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