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买皇帝的女人(4/5)
总之一句话,皇帝让咬谁,颇超家就去咬谁。假如实力损失过大了,皇帝自然会体贴的予以弥补。
毕竟,草原各部不可能都杀光了吧?
这次,李勇跟着皇帝来了银州,除了颇超家的族长和长老们之外,他谁都没见。
张雪仙发现,李中易逛街有个鲜明的特点,他尤其是喜欢询问粮价和菜价。
“夫君,此地的粮价竟和成都大致相仿,实在是奇怪了。要知道,成都附近可是产粮之地,这西北银州地力贫瘠,亩产不高,何以如此?”张雪仙很好奇的问男人。
李中易微微一笑,这就是官营粮行的厉害之处了。各地的粮价皆不同,官营粮行低买平卖,略有盈余即可。
“此地建了几十座大型粮仓,各地丰收的粮食,一时吃不了的,就运来银夏诸州,囤积备荒。”李中易笑着解释说,“前唐也有存粮制度,但是,粮商嫌弃路远利薄,不乐意运来银夏等地。”
张雪仙读过不少史书,李中易所言的路远利薄,她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
民以食为天,真遇上了大灾之年,非本地实力派的粮商,若敢卖出天价粮,地方官就会动刀子下手了。
“夫君,如今的粮行为何愿意送粮过来?”张雪仙一下子就问了关键性的节点之上。
李中易轻摇折扇,笑眯眯的说:“因为,全国的粮行只能由你夫君来办。若是银州无粮,就有一大批人要掉脑袋了。”
张雪仙听懂了,敢情先后进去的五家粮铺,竟然都是官家垄断经营的私产。
“我刚进开封的时候,有些乡绅不服气,非要私下里囤积居奇。哼哼,结果呢,他们都被砍了脑袋,妻女也进了教坊司。”李中易说的比较隐晦,张雪仙一听就明白了,男人对乡绅们存有极大的恶感。
在李中易看来,两百亩地以下的小地主,大多靠着勤俭节约,头脑灵活,发的家。
乡绅们则不同了,除了少数乡绅之外,几乎个个可杀!
在小农经济时代,皇朝的经济根基,除了勋贵、高官和宗室之外,至少有一半是被乡绅们挖断的。
李中易上台后,各项史无前例的“与民争利”的政策,让乡绅们受损最大,这也是他在民间的声望不高的根本性因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