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上(1/5)
清晨。
庄俞起得老早,多年来习惯使然。‘一日之际在于晨’,太阳初升,万物之始,阴阳交泰。
起了早,就回想昨天读过的书,回忆得几分?要不要再读?晨间三问己身,成了少年读书一来的习惯。小院后面有颗梅子树,成了果,未熟透,却很是醒神。
喊醒的睡眼朦胧的小姑娘,给小嘴含着一颗酸梅子,立马活蹦乱跳,朝气蓬勃,半点不见昏昏沉沉的迹象,可谓是提神的好东西。
早起读书,两个小屋的孩子半点不马虎。几个月来,庄俞模样变化不小,个头身形都长了许多,一头长发也扎了起来,只是略显黝黑。而小姑娘却无半点,依旧同往日一样,未曾长大半点,也没饿着,稍稍白了些。庄俞很纳闷,小姑娘小手胳膊太短,所以扎起小辫就会很费力,少年总会第一时间帮起扎着小辫。
路上,庄俞又从梅子树上摘了大两把青梅果,放着兜里,打算拿给昨日刚入私塾的学生尝尝,醒醒神。沿路,少年总会询问小姑娘课业如何,得了什么学问。
半个多月的读书,小姑娘如今能慢慢握起笔,歪歪扭扭能写下自己名字,所以抄书写字有点费力很慢。
得了庄俞的询问,小姑娘就慢慢背起学了好久的文章,朗朗上口,看来是用了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小姑娘有模有样,背了起来,大抵背的下前两段,后面尚未学,真真不算少了。
正是那名气学问极大《劝学》,篇幅算不得短,山上山下,备受推崇,读书启蒙必不可少。
庄俞牵着石小可的手,一边听着小姑娘停停顿顿的背着文章,很是快意。
至山脚,仰观山上竹楼,植被丛茂,整个山山水水遮掩,藏身其中,看不得全。故少年又想起文章的下文一句: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真真实实是那‘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庄俞感慨不已,自己还是很幸运能有落脚的地方,有那私塾李先生。不免心中豪迈而起,于心湖神境美美的讲了一句:李先生真真真仙人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