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童老板品三国(2/5)
“是啊,听说《聊斋夜谭》就是童总起的名字。”
“那个,要不叫三国杀?不太好是吧?三国志?或者三国战纪?”
“嗯,都不错!”
“还有个建议,咱们应当增加一些女性角色……”
听童建国这么一说,王扶林挺高兴:“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光是一群糙老爷们儿,这戏也不好看啊。”
“可三国本来就是老爷们儿的戏……”
“唉,电视剧嘛,不能完全按照小说来。三国演义本来就是演义,杨家将不也可以弄杨门女将啥的吗?”
“对,对,”张笑天说,“比如貂蝉、比如蔡文姬,比如大乔小乔啥的,都可以想办法加点戏。”
“嗯,除此之外,咱们可以再大胆点。比如弄个张飞妹子,典韦妹子啥的。当然这只是比喻,抛砖引玉啊!哈哈!”
童建国的发散式思维,也令现场的各位文学历史顾问、创作人员头脑活跃起来,纷纷献计献策,议论纷纷。
张笑天问:“童总,你觉得开头怎么写比较好?”
“反正不能完全按照书里的线索来,影视作品我觉得不能刻意去交待故事背景。”
王扶林也深为赞同:“没错,交待戏不好看。”
“影视作品是影像的艺术,尽量用画面讲故事。像旁白了、画外音之类的了,能不用尽量不用。”
“说得好!”王扶林虽然有点脸红,但还是忍不住高声叫好。
其实眼下的很多影视作品,包括《红楼梦》在内都过于依赖旁白、字幕。
当然,这一方面因为观众理解能力比较差。
比如,很多老年观众他们就看不懂外国电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