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马大元死了(2/5)
赵佶满意无比,顺便指点了童贯太祖秘手“天神下凡”的修行,便继续琢磨“心学”去了。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守仁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而纵观古外今来,心学集大成者,当属王守仁,后世称为阳明心学,封亚圣!
如今,赵佶想要聚集更大的气运,一条路肯定是当皇帝,做九五之尊,一统天下。
第二条路就是开创一门学说,立德立言,心学就是他的首选,总不能写出一个小红本子出来吧,对帝王而言,那是自掘坟墓,他需要中央集权。
而第三条路,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一统武林,聚集天下修行者编撰万寿道藏,开创武学盛世。
这是天龙八部的大宋朝,自然要将武道推演到极致。
为今后打通位面壁垒,降临诸天,搜刮万界气运做前期准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