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我在大宋朝九晚五(2/5)
每月一座金山。
这些钱再反哺到工业上,仅东京城一地,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再度立起了八座大烟囱。
冒着滚滚浓烟,污染着周围的环境。
汴京城外的一座青山上,新修了一座雄伟的三层大楼,钢筋水泥的结构,赵佶亲笔题字,写了“大图书馆”四个字的匾额挂了上去。
馆长黄裳,副馆长无崖子、扫地僧,另有研究员,三十多位饱读诗书的学士、苏星河、函谷八友、少林众僧、了元和尚、萧远山、慕容博、段延庆等。
大半个江湖,都在这里了,人才济济,典籍更是堆满了整个三层的图书馆。
大内的藏书,少林寺的藏经阁,燕子坞的还施水阁、琅嬛玉洞,明教的圣火令武学,天龙寺的一阳指,逍遥派的诸般武学,道门的典籍,儒家的秘本,佛门的经书,更重要的,还有太祖的真传。
每一天,一众高手整理出来的大量典籍都要呈现给赵佶和黄裳。
黄裳很痛苦,但他将所有的痛苦都藏在了心底,化为进步的动力。
儒道佛三家,构成了大图书馆计划的主体,他虽然是馆长,但就他这个儒家弟子不懂武学,所以内心无比的着急,害怕耽误了端王的计划。
但赵佶真的一点都不急,一如既往的重用他,丝毫不因为他不通武学而另眼相待,甚至远比无崖子和扫地僧还要亲切。
只等他积累到一定程度,从量变到质变,黄裳,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惊喜的。
赵佶无比的肯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