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要当兵(2/5)
这可吓了大家一大跳。他们一下子都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儿瞪小眼儿,一个个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
富志俭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努力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表情尽量舒缓地问:“你会汉语”?
玄卓善摇了摇头。
“那你能听懂汉语?”富志俭接着问。
玄卓善没摇头,也没点头,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这是她第一次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汉语,她不知道自己会的那些单词、那些句子到底能不能真正与汉族人交流,算不算是会讲汉语;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听懂的那些短语、短句,算不算能听懂汉语。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真正的跟汉族人对话过,甚至可以说也从来没有跟朝鲜人用汉语对话过。
玄卓善虽然在中国出生、长大,但是从小到大能接触到的差不多都是新义州的同乡,很少跟当地人来往。
玄卓善的父亲是从朝鲜逃难过来的,在逃难的路上遇到了玄卓善的母亲。他们过江之后,找到了先前来到这里的几个老乡,在离他们驻地不远的江边上,选了一个地势平坦、日照充足而且背风的地方安顿下来,伐树造屋,结庐而居,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玄卓善的父亲从小在朝鲜的江边长大,会打鱼。到了中国以后,仍然以打鱼为生。他总是早上起早打鱼,打上来的鱼有时候当场卖给县城里或堡子上来收鱼的,有时候自己拿到堡子上卖,卖不完的,拿回去晒,晒成鱼干,赶集的时候拿到集上去卖。
在江边山上长大的玄卓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她对外面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堡子上每个月的6次“大集”完成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