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第一桶金(2/5)
他俩把手里剩下的钱,一分不留地都买了水靴子,还跟地摊老板讲了讲价,把价格往下又降了点儿。
地摊老板拿一个大面口袋往里装水靴子,边装边说:“你看咱这水鞋,油黑锃亮的,多艮气(当地土话,带劲的意思)。”
刘树民说:“大叔,装一双红色的、一双3岁小孩儿穿的。”
韩灿宇说:“红色的和小孩儿的不好卖,不要。”
刘树民说:“给玄姨和你大弟弟。”
韩灿宇迟疑了一下,刘树民说:“大叔,快点装,我们要赶路呢。”
他俩连饭都没有吃,把“回力鞋”和水靴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韩灿宇坐在前面的大梁上,高高兴兴地往回家赶。
玄卓善手里拿着他们给自己买的红色的水靴子和给好一买的小水靴,高兴得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二天,她在家里用大米粉和大豆蒸了一锅“散状”(朝鲜族风味食品,一种米糕),晾凉后,切成正方块,装在盆里;又在泡菜缸里捞出来两棵腌好的辣白菜,放进一个大搪瓷盆,用包袱皮包好,让韩灿宇送到刘树民家,说让他的家人尝尝。
韩灿宇把装“散状”的盆放进网兜,挂在车把上;把辣白菜放在车后坐上,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儿地就跑了。
韩灿宇和刘树民拿着卖水靴子赚到的钱,简直是心花怒放,开心得不行不行的了。
韩灿宇突然想起了他们俩曾经在尹金平老师家看过一本书,叫做《第一桶金》,他问刘树民:“哎,你说,咱们这些钱,算不算是咱们的‘第一桶金’?”
刘树民乐了,说:“算!不管钱多钱少,都算!”
玄卓善穿着那双从县城里买来的红色的水靴子去上班,一路上谁见到她都往她的脚上看,因为镇上还从来没有人穿过红色的靴子。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地都像看西洋景似的看玄卓善良。
韩灿宇每天和妈妈一起到托幼所去接送孩子的时候,纺织厂和被服厂的工人也都在这接送孩子。这些年轻的妈妈们见玄卓善穿一身白色的朝鲜族裙子,脚上又穿着红色的靴子,都觉得太漂亮了。谁见了都问她红靴子在哪买的。
这天,韩灿宇上学的时候神秘地对刘树民说:“我发现了一个商机。”
刘树民笑着打了他一拳,说:“别卖关子了,快说!”
韩灿宇就把红靴子的事跟刘树民说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