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分化(2/5)
主和派的领袖是王承斌,他在之前即与奉系有若即若离的关系,又是沈阳人,因此在战后被一致同意为北京卫戍司令,从而一跃成实权派,与吴佩孚渐有平起平坐之意。吴在外想通过打仗整合直系资源,他却想近水楼台先得月,温水煮青蛙扩充势力。因为他是在天津发的迹,又是现任天津市长,也称天津派;
最后一派则是以曹锟为首领的保定派,也是温和派。因为他的军事力量主要建基在陆军第三师上,其编制不是两旅四团,却是三个混成旅,而第三师师长便是吴佩孚。战后他又把边防军的两个混成旅收编加入成五个,成为拥有民国罕见的拥有五个混成旅的拳头军队,足以抗衡两个以上的北洋陆军师。
三派之中,王承斌力量最弱,这就让王承斌有了那么点小压力,也难免起了接近奉系以图自保的念头,算是奉系的编外盟友。
战后分果果,当初约定战后划归直系势力的安徽、浙江、山东三省因各种问题,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完全倒向直系:
安徽督军倪嗣冲是段祺瑞的有力支持着,皖系失败后,倪被解职赴天津意租界隐居作寓公去了。手下张文生、马联甲倒向直系,算得上是一点收获。
山东一直是皖系地盘,督军曾为郑士琦所得,他积极进行“保境安民”之策,努力在直、奉两种势力间保持均衡,实际上还倾向于皖系。他的后任也是坐观皖系失败的“直皖系墙头草之另种称谓”山东督军田中玉,并于战后再兼省长之职。因为郑、田二人的谨慎及皖军败亡的迅速,以至于田中玉还没来得及表态,皖系已宣告失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