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故人来(2/5)
本来想亲去朱启钤家拜访的,那里有他情愫初开时朱三小姐的倩影在。几年下来,朱淞筠的影子已经在脑海深处渐渐淡了,不过作为故人,他还是期望她能过得好。听人回报说桂老在担任南北和议北方总代表后因为谈判破裂而决定退出政界,现在在北戴河专心做他的“海滨公益会”会长。能在屡次大变中全身而退,并且被各方所赞扬,张汉卿可不会轻易就这样任其宝贵的从政经验浪费掉,他已经决定在返回沈阳时再见他一面。
还有一个人物,是他朝思暮想好久了,也是他此行北京的另一重目的,他就是蒋百里。
在张汉卿记忆里,民国初期能在军事上有战略眼光的莫过于所谓的“北洋三杰”了。现在蔡锷已逝,张孝准回湘,能在北京找得着的只有蒋方震(字百里)了。这位民国时公认的第一号军事理论家,才华横溢或又坚韧不挠:他的《浙江潮》、他的智斗墨索里尼、他在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任上的自杀、他的日本太太佐梅女士、他的女婿钱学森、他的副官蒋纬国,无不带有传奇色彩。
他一生写下不少犹如“预言”的论文,屡于事后应验。就如蒋百里的《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和《抗战的基本观念》对抗日战争进行的预测,与事实基本一致,可见其战略水平之高。
在日本老一辈人中提起这位蒋方震(蒋百里字方震)将军,他的名气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记得他的《国防论》,他的抗日战略理论八年血战之后,看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的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
他也是一个日本陆军历史上极为尴尬的人物。他毕业获奖的场面颇为传奇,因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
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就是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学校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位第二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人先检查了一下,不幸的是,第三名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