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63章 国防科工委的成就(4/5)

目录

早期坦克还是很原始的,被称为“坦克之父”的斯文顿是英国的陆军上校,他首先提出了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的火力,这也就是最早的坦克的设想。

1916年1月16日,英国改进的坦克“母亲号”进行了第一次行驶试验,并顺利通过了模拟的“战场障碍跑道”。它越壕沟宽度达到了2.24米,通过垂直墙高1.37米,试验取得成功。从此,世界上第一辆真正能够实用的坦克诞生了,装备英国陆军后,被正式命名为1型坦克。

同时期法国也制造了数种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雷诺”ft17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现代坦克都沿用了这一设计。

张汉卿通过德国军事顾问马克斯?鲍尔上校的关系,设法弄来了几辆ft17,调集各路专家,秘密在秦皇岛成立了一支挂牌代号为“秦皇岛第20机械研究所”对该坦克进行研究。

一战时各国坦克五花八门,装备也是多姿多彩。以英国为例,不仅有装备1门炮2~5挺机枪的各款式,竟还有“公”、“母”的分别等。面对杂乱纷呈的坦克发展道路,张汉卿力排众议,坚持坦克只装备一门火炮及1挺机枪,建议乘员4人:车长、驾驶、炮手和装弹手,由车长兼机枪手。

他认为,未来陆军机械化是各国的归途,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单靠一两种精尖但少量的武器不足以维护领土主权的任务。考虑到中国国情,价格低廉、制造及维护方便、有升级潜力便于大规模制造的武器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坦克,将以机动性、防护性、火力的综合发展为方向。

于是大家将思路集中到如何改进机动性、增强防护性与维护、使用可靠性上来。最终逐渐形成一个战斗全重一般15吨左右,最大行驶速度30~40千米/小时,最大装甲厚度60~70毫米,配置火炮口径为57毫米的标准型号。不是张汉卿不想口径大,只是现阶段沈阳兵工厂只能建造这么大口径的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