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弹丸之地(3/5)
白匪军手里有大炮,如果对这里倾泄下来,那伤亡也一定是可观的。可是,自己这么点人,据城而守还有几分机会,这据点又不能放弃。
李杜思来想去,他想起少帅曾经给他们这些人讲起过欧战是如何用战壕打阵地战的。凭借那掘地三尺的地沟,交战各国愣是把机动战变成了阵地消耗战,并一直持续到终战。进攻方尽管出动了飞机和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殊少有质的突破。所以在战后,坚固堡垒配以密集火力的防守模式开始在世界军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陆军大国法国甚至在后来发展出“马其诺防线”这个东西来。
因为那么多参战国也就德国人能制造出质量比较好的光学设备,其他国家还大部分使用着机械|瞄准。炮击对付战壕也不好,战壕的作用就是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击的,所以炮击的弹片对于躲在战壕里的人来讲没什么意义,而且当时的火炮精度也很有限。
挖战壕惠而不费,还可以最大限度限制骑兵的作用,并能给炮兵的运动以迟滞,它的作用和古代护城河相似。李杜决定动员人力,在城内城外力所能及地造若干条这样的“护城河”来。
现在人多倒是一件不幸中大幸的事情了,本着歇人不歇物的原则,在同时数百人不间断的工作下,几百把工兵锹发挥了很大作用。几天之间,先在南门外五里的正面开出了几道长一公里、宽两三米的浅沟来,然后再伺机加宽加深。
而没有工具的人们也没闲着,在买卖城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他们因陋就简,用石块、砖头和泥土裹在麻袋或者废毡里,在战壕上面垒成一处处的据点。
就在这宝贵的几天时间里,这道防线悄然而成,只是深度还是不够,宽度也不够飞马一跃的。不过好处是间隔多,在数条沟壑之间,携带火炮的骑炮兵想跃过就不太容易了。而没有火炮的亚洲骑兵师对买卖城的威胁将明显地弱下来。在匪军前锋抵达阵地前沿之后,“民工”们迅速地撤回城里,开始沿街进行布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