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军制(4/5)
下士,为副班长,及满两年之上等兵;
上等兵为入伍一年之新兵晋升。
在这些职务之外的原北洋将军们,如果未能在人民军中任职的,将不再享有按新军制颁发的军衔,原先的军衔则成为一种荣誉…
不怕他们反天。一是他们大多已经离开军职,对国家的事务影响也不大;另外相对比较厉害的人物,张汉卿都已经给他们安排好去处了。
虽然权力不大,但毕竟位崇职高(哪怕是虚高),想一想反对的代价太大且风险不明,所以真正有不满发作的,声音却不大。导致这个军衔制度完全是人民军自导自演的荣誉大比拼,已经失去江山的人们只能无奈地服从。
这样的好处还有对那些杂牌军是一种艰难的选择:接受人民军的军衔,意味着同时接受人民军的管理,也接受人民军的思想、作风、宗旨,长此以往,能不能再控制住军队都是个问题。当然,冯玉祥等国民军不接受这种军衔,那是应有之义。
《人民军军衔制度》还为晋升渠道、离退休作了详细规定,另外为了增强官兵人荣誉感,张汉卿还设计了元帅节杖、肩章、领章、帽徽和勋章制度。
勋章好理解,民国就有嘉禾勋章,后世有青天白日勋章、建国后有八一、红星、独立自由、解放勋章…不过张汉卿觉得还是要改改名字: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颁发“共和国勋章”,这是目前最高的名誉奖励了;在各条战绩上作出突出成绩的,依次颁发一级、二级“奋斗勋章”,其次还有许多奖章…
肩章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好懂:校级军官的肩章设计是我们耳闻能染的“两杠夹星”,尉级军官则是“一杠砸星”,当然,准尉与少校相同的“两杠一星”,只是同样地这星星变成了银色(非真银,太多了付不起!)。
传统的将级基本上都是金星佩金叶,自少将始,每多一级便多一颗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