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750章 海空之争(4/5)

目录

比起英美列强与日本海军,张汉卿可不会傻到和他们硬拼战舰数或是吨位,像《九国公约》里那种以超级工业强国美国为基准的5:5:3:1.5:1.5的比例,目前中国可耗不起其实日本也耗不起,不然也不会最后狗急跳墙行侥幸之念了。

一句话,海军的持久发展是以工业能力和国家经济为后盾的。

从二战开始,大炮巨舰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航母取代了其地位,美国的岷起便是明证。

二战初期,日本先用舰载机的成功突袭宣布了战列舰这一著名的兵器的死刑,给世人好好的上了一课。紧接着,醒悟过来的美国用游弋于各大洋的庞大的航母作战大队使敌人闻风丧胆,也因此在战后主载了四大洋,也奠定了超级大国的基石。

但对海上弱国来说,有一个花费不多的武器潜艇,其作用完全不亚于航母。

像二战中,凭借规模庞大的潜艇,完全算作后起之秀的德国用“狼群”战术使得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差一点就被蹂躏在德国的铁蹄之下,其海上打击的能力与战略作用使得号称世界第一强悍的装甲舰“俾斯麦”号也自愧弗如。

中国在短期内是不会有与日本正面在海上交锋的能力的,但是按照张汉卿的判断,如果采用类似于德国的潜艇战,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取得类似于德国在二战时的成就并不是不可能的日本对海外的依赖远大于德国,而中日间浩瀚的东海、南海里则拥有众多适合潜艇进出的良港,且其均衡的护航能力却又不比德国强多少。

一句话,只要战略战术合理,使用武器得当,不对称战争是可以解决兵力不对等的对抗的,海上的斗争也如此。回顾正史上中国海军在抗战期间未能打一次海战,除了与敌实力相差悬殊外,重要原因还是战前装备配置不合理。

1937年日本舰艇总吨位达130万吨,中国海军则只拥有6万吨陈旧水面舰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海军只用于南北内战,此后虽将日军视成主要敌人,海军建设仍缺乏有效的方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