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走下神坛的皇帝(3/5)
不用奇怪他们之间会发生这个事,用我们的眼光当然无法理解他们的心思。但考虑到中国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皇帝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再加上从周朝就开始强调忠、孝文化,皇帝身兼天子、国家领导人和大家长多重角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人们都会本能的给予尊重;
二是因为民国初期,掌权的人物大都出生于清末民初,都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在政治上不能接受皇帝,但在思想上还是自觉地给予尊重。
张作霖免不了受此熏陶。
觐见之礼毕,张作霖恭恭敬敬地说:“我今天来看看皇上,是尽尽臣子的本分。皇后这个事已经闹了很多天了,现在外边传得沸沸扬扬得很不好。犬子抓住这个事不放,思来想去,我也没有办法。我和兴权、辅臣他们商量着,要妥善解决只有快刀斩乱麻,免得越拖越大。
强扭的瓜不甜,皇后要离婚那就离吧,我再劝劝她让她顾忌下皇家颜面,但台面上就不要再提了;皇上前次离京是实打实的没法子争辩,那就认吧,反正罪名也不大;
至于岁支这笔钱,我看是没法子谈了,谁让上次张绍轩(张勋)打事情搞砸了呢?这些都不是事,皇上同意之后我就下一个特赦,谅别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以后,我会从我的收入中每年拿十万出来给皇上生活。没有紫禁城这个大屋子,带几个佣人足够生活的了。至于宗庙陵寝奉祀、德宗(即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这一块都不变。是否可行,请皇上斟酌。”
还斟酌什么?溥仪怕的不就是入罪从而丧失一切优待吗?现在外界已经渐渐形成一种舆论,就是经过张勋复辟,废帝被赶出紫禁城有其合理性,应该被“净身出户”。
现在有张作霖这个好臣子给了一条生路,焉有不准之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几次提审的经历他也清楚,民国政|府内还有几个老家伙对皇室还是有感情的,如果换作张汉卿那一拨年轻权贵,他这个皇帝注定是没好果子吃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