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一张白纸好作画(2/5)
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所以制式的中国陆军比较欧美列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也有亮点:在陆军炮兵向摩托化转变的同时,即使西方各国也是到1930年才开始将榴|弹炮从马拖曳进化为用卡车或是半履带车拖曳。
在工业的血液石油方面,玉门油田已经产油两年了,产量从最初的8000吨跳跃到目前的10万吨,只用了两年时间。
这点产能还不够东北生产的拖拉机耗用的,但是想到它是中华民国第一口油井,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石油勘探人才,它的意义又是很大的。
几大银行投资成立的中国石油集团在西北奋力工作,除要加大玉门的产能外,现在已经在克拉玛依油田勘探了第一口井,要不了多久,满足远未普及中国现代工业的石油使用不成问题。
因为军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烧钱的。在中|央军委、国防部十分“抠门”的意识里,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军事发展过程中,建造多余的火力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在1925年中全军装备完所有炮兵团后,立刻停产了75山炮的制造,并把一部分产能放在更侧重攻坚的同口径野炮上。
因为在人民军的步兵团都装备着这样的野炮连一个,除原先装备在师属炮兵团的野炮全部下放到团后,数量尚有部分不足。
就是105榴|弹炮,也很快地因为国际上主流的125榴|弹炮生产线从德国引进而停止。在张汉卿心中,目前还未到大规模战争阶段,先保持一定数量的优势火炮并保证其生产能力就够了。
人民军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一边努力在少量的军事工业上与世界追平,一边通过现有装备挖掘潜力,给官兵以锻炼。以陆军现在的实力,只要官兵的军事素养锻炼出来,根本无惧日本人。
况且,以中国现有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实在不宜遍地开花,捡选符合未来需求的火炮并努力在实践中予以不断改进才是正解。
像一战法国光迫击炮就有13种的做法不是中国军工发展的目标。比照其有重型:370、270、240三款,中型:150、120、86、81四款,轻型:75、70、65、60、58、50六款可知,如此规格迥异的武器,对于后勤的压力是多么大…
二战动辄百万、几十万大军的交锋,光靠某一种武器出奇制胜不行。像德国造出了让世界惊叹的虎式著名坦克,却被苏联大量廉价制造的t34折磨得无计可施。在漫山遍野的坦克中,你这一支坦克部队单兵再奇再能,顶天给你打个几辆,与大局无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