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上)(2/5)
他尽量用轻松的语气给下属降压,这是效仿张汉卿的作法的;作战集思广益,也是张汉卿的最爱。只是张汉卿做起来颇有“大将风度”,从他嘴里出来的却显得很是生涩。
这是因为首先交敌的压力全部在身上,是成为民族英雄、还是战场罪人,都在他一念之间。若非他是军事主官,只怕要给个形象的名词“画虎类犬”了吧?
赵登禹反对:“军长,日军连下数阵,骄而不防,正是偷袭的良机。而如果等候重武器及主力的到来,日本人周边冒出这么多的人民军,如何不防?
以日本人目前有重炮等主力武器在,一旦日军发觉其不利境地,难保不会陷入死战境地,或者可能急退回图们江以南朝鲜境内,给我渡江部队后勤线以威胁。即使最后战而胜之,初期我军伤亡必大。反不如偷袭的代价来得更小些,在日军惊慌失措之际,或可给其以重创。”
这支西北军是当初为了均衡川中各派军阀实力而临时“渗沙子”的,又远在蜀中,装备远不如其它七个军区的人民军,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战斗的作风,算是人民军中比较佼佼的。这些官兵从西北军到第34军,平时练兵都以日军为假想敌。
当他们奉命从成都调往黑省,防守东北前线,准备对日作战时,全体官兵爱国热情高昂,士气旺盛。
战前上级认真听取下级指战员的建议,是人民军的优良传统,由张汉卿一力承袭下来的。对他来说,最早由于年轻带兵,为了与军中宿将们达成一致的意见,不得已采取了这种“倾听”的高姿态决策有你们的一份子,执行中就不能掉链子。
但是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他发现这样做的好处真是明显:首先军官们献计献策,对于集思广益、完善作战计划都有莫大好处;其实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到军事计划中来,所以在执行中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领略上级意图。
而且每次在战后,都要召集各级军官讨论战斗得失,臧否人物,这为提升各级指战员的眼界和指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这已经形成人民军军内皿煮的一部分:战前提意见,战时无意见。人民军战斗力之所以越战越强,与此有莫大关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