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阻击(4/5)
然后又“幸运”地碰到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有约束力的政|党政治时期,给中国各派势力的磨合足够的时间。
在难得和平的时间里,张汉卿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国家的政权,并按照他的想法奠定了行政组织办法和军事力量向人民党控制的方向集中。就是在各派力量在国会里兴风作浪时,军队的建设都没有受到影响。
得益于经济及工业力量的显著提升,人民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越过日本陆军三流水平的装备和明显人数不足的弱点,让日本高层大感头疼。
人民军已经有36个军,每个军都是不下于两个日军的师团力量。如果日本要追赶,势必要把宇桓裁军的成果陆军只保留十七个师团抛弃,而其国内的经济能力实在无法承担。不像中国,日本海军力量可是向强大的英美看齐的,有限的军费,海军是大头。
无论是决策者、各级军官、普通民众,都不能接受大日本帝国和昔日的东亚病夫支那并肩,所以无论如何,日本不会像中国那样和平时期武装这么多数量的陆军又没有发生战争!
但是中国有幅源广阔的领土,建立一支两百万人的常备军是必要的。在国家领土仍有部分被沦陷的情况下、在几十年来遭受欺凌的历史里,无兵备则国无存,有能力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张汉卿是绝不会放弃的。
或者说,从穿越那天起,张汉卿就在为建设一个有着强大国防的新中国而努力。
幸好这个世界现在还没有完成机械化,不然中国要想在短期内迎头赶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各国对于新式武器以及未来战争的形式都懵懵懂懂时,张汉卿果断地用工业积累的果实造了大量的炮,一下子就把和日本在陆军上的差距补了回来!
麻生的慨叹,还停留在中国军队炮火的凶猛上,他看不见的东西还有很多。有了底气,中国军人的腰杆子也硬起来,李洪亮和刘延吉这两位炮兵团长就是榜样。尽管有狭路相逢的因素在,敢于用生命抵抗以为友军胜利保障是内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