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923章 厉兵秣马(2/5)

目录

在朝鲜战场上,由于山地奇多,步兵依托简易工事就能轻易地阻挡坦克的行进。而t20坦克57口径威力太小,甚至比不上37的步兵炮,威力稍嫌不足,对坚固工事吃力,装甲厚一点就没辙。

不是不想换大口径炮,而是因为之前工业基础太差,动力水平低下导致推动小炮都已经相当吃力了。这也导致这款坦克体型狭小,所以空间也小,更谈不上乘员的舒适性,无法接受连续作战,这也是入朝后几仗都不见这种大功臣的原因之一。

t20还暴露出弹药与步兵不匹配的问题,这增加了后勤难度,在战争紧张期间与炮兵无法共用弹。考虑到未来大规模装甲战的要求,需要装甲步兵、坦克兵、炮兵未来能够协同一体作战,建造通用大炮便已提上日程。

距离t20设计之初已经过去五六年了,国内早已研制出更大功率的柴油机,秦皇岛机械研究所(坦克研制工厂的代号)也早已设计出体型更大、装甲更厚、重达25吨的新式品种27式。

因为张汉卿未预料到战争来得这么快,也知道二战时坦克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了避免生产过多的过时武器并把有限的经费挪给发展经济之用,这种坦克只生产了一辆。

现在张汉卿后悔了。国防工业,有些东西无法讨巧,更好的装备,是因为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不足持续改进而成的。所以在关东州之役的当晚,他就下令新式坦克开始换装75大炮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工事中常见的75以上火炮,达到步、炮通用。

闪电战或者陆军装甲化的巨大现实障碍,就是炮兵的使用。但是前人(还是算后人?)的经验表明:在没有伴随火炮和步兵的情况下,单单坦克的战场生存率并不高。因为在坦克发展的过程中,反坦克炮、更坚固的工事、反坦克地雷等都是它的克星。

坦克要想发挥作用,需要有同样能够机动的炮兵和步兵。

在当年世界各国,都还没有什么自行火炮的概念,所有大口径炮均以马拉或拖曳,不具备越野能力,每天20、30公里都是奇迹,跟不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