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厉兵秣马(4/5)
既然机动性并不好,考虑到后勤等各方面的便利性,在建制方面,取消了在步兵团中设置野炮连,而是把三个团的野炮连编为一个新的加农炮营,直接加入师属炮兵团。
这也是欧洲指挥官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得出的结论“野战炮兵火力必须集中”、“要尽可能地在一个区域中集中最大量的火炮,并且置于单一的指挥官指挥之下”的实践。
这样,人民军的一线作战单位下放到营(营有重火力迫击炮连),团则成为后勤、指挥机构。
闭门造车永远不如实战对于军事的发展来得快。两个月的大量炮战,给人民军炮兵积累了大量经验。
各部反馈的情况表明,压制火力的要求对现代战争减少步兵人员损失是一大利好,所以口径偏小的75和105榴|弹炮开始向西北、西南等交通不便的战区倾斜,而新补充部队的都是125、155的重型榴|弹炮。
这也是各军事大国从波尔战争中得到的又一个结论:“只有够重的炮弹才足以把敌人步兵从掩体中挖出来”。
将来,中国军队炮兵部队只会留下三种口径的大炮:125和155的中重型榴|弹炮、75的加农炮,未来75加农炮将会直接跳跃到125的口径。在张汉卿的构想中,努力挖掘这几种炮特别是可作为炮兵主力的125炮的潜能,对军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君不见,后世各国的大炮仍然是以125、127为发展方向?而且,在他的计划中,自行火炮的口径也是125,不但实现了弹药通用化,还使得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在一个方向上达成突破。
这种技术突破也会给海军带来裨益:陆炮技术的发展,可以给年轻的中国海军装备能力一个辅助,使“陆炮上舰”成为大家的期许。众所周知,张汉卿的海军发展计划里,125舰炮是一个大头,各型军舰都用得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