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中场休息(3/5)
两年前,在德国总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制造出第一批装甲车,两年后的1928年恢复生产大炮。
既然中国有继承德国各方面技术、人才的优良传统,为什么不把这份友谊更加深一步呢?陆军用125、155榴|弹炮技术都是师承德国,现在,计划中的海军203与155重炮也需要德国的支持。
一战和二战里,德国海军虽然远不如其陆军出彩,但凭借着出类拔萃的工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德国的军舰以船坚炮利著名。单以“俾斯麦”一舰,就足以秒杀世界一切战列舰,能以单舰搅动大西洋并挑战了英国主力舰队,虽败犹荣。
此外,鉴于空军开始崭露头角,防空武器的开发也成为国防工业的重点,这方面克虏伯领先了整个世界。
像它迫于限制而在中立国瑞典成立的境外企业博福斯,就在20年代后期设计了40高炮,被公认为二战最优秀的小口径防空炮之一。在30年代又设计了75(威力不足)、105(炮弹过重,15.1kg),后来中和这两种缺点,设计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88高射炮。
人家高射炮打飞机,它的高射炮却是在二战初期的意外反坦克中出名。总之,很牛。
中德已经结成全方位的友好关系,而且朝鲜战争的精彩也让德国观察家们认为中国是在亚洲可以互助的力量,所以,仍然在保证德国可以共享中国继承德制武器的生产能力后对其的任何改进的条件下,德国与中国合资成立了北方重工集团。
从各兵工厂调集一批有经验的技师,他们在德国设计师处获得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宝贵的设计经验后,因为国家的资源倾斜和财力保证,以及工业配套设施的完善,一种配置到海陆空三军的标准小口径40高射炮“天弓1”很快诞生。
这种广泛用于几乎所有军舰、陆军防空部队、空军机场与重要目标的防卫兵器填补了中国在防空武器方面的空白,在不断的改进之后,成为影响中国近二十年的重要武器之一,后来被多国仿制和引进,堪称兵器史上的奇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