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问计(4/5)
张孝准摇摇头:“也不是,我们本来了也要上马桨叶生产,只是装备部的技师们经过计算,现在我们生产一片桨叶的成本是进口的两倍有余。有限的经费为了生产更多的东西,只能忍痛下马。”
哦,有这事?张汉卿敏感了:“不行!核心技术我们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凡事总有个发展过程,如果现在我们为了一点钱放弃了自己研制,等到飞机的技术有了大突破后,再重头自己研制桨叶代价就更大了。我们可以生产得少一些,然后再不断地改进,总有一天我们会迎头赶上。
国之利器,不能把命运交给别人来掌握,就像此次美国对华禁运一样,这一点张部长要牢记!未来军工武器的国产化率,将是考核各个企业的重要参数,每个行业都要划定一个比例,低于这个比例的项目坚决不予采纳,哪怕它现在很好;掌握核心技术的军工企业,装备部要重点扶持。
这个桨叶项目要单独立项,所缺费用,会后张部长可以直接找于行长专款专用。它的进度,张部长要亲自掌握!”
在企业生产上,张汉卿始终信奉“有竞争才有进步”的原则,他认为政|府不宜管得过死,宠大的孩子长大不大,是千年以来的经验总结。
但是军工企业的独特性又使得政|府不得不包下它的哪怕并不成熟的“作品”,不然企业倒闭的包袱又丢给政|府了,这恐怕也是后工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却始终在生产高精尖项目上“购买仿制换代购买重新仿制”怪圈的原因吧。
所以张汉卿效仿美国的军工采购办法,每一项目组建了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大型军工企业,像造军舰的武汉、江南造船厂,计划中的大连造船厂;造飞机的西安、南昌、沈阳、哈尔滨四大飞机厂;造坦克装甲车的沈阳拖拉机厂(后改名为沈阳机械厂)、株洲重工;造汽车的天津道奇汽车厂、长春红旗汽车厂、筹建中的保定长城汽车厂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