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突破(2/5)
种种迹象表明,在朝鲜与中国挥汗如雨的时候,其国内经济已经承担不起了,这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
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
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战争转移国人视线以倾泄国人不满就成为必然。在正史上,日本是向满洲倾销商品及掠夺资源来渡过危机,遇到阻力后才有的“九一八”。现在,不幸的是碰到张汉卿,使得他们的这一脚结实地踢在了铁板上。
不但颗粒无收,还损兵折将地填了不少进去。眼看着朝鲜战场就是一个无底洞,会把日本明治以来积累多年的国本都耗掉,这才有五相会议的停战之举。
不过到这时,日本还想通过谈判讹到一些好处。当然,他们也知道试图恢复关东州时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只是希望中国能在朝鲜战场上退一步。他们的倚靠是占压倒性优势的联合舰队、以及仍在朝鲜有一战之力的陆军。
打掉它最精锐的第一师团,既是给上次被杀俘的死难烈士们一个交待,也是给妄图继续死战的强硬派一个信号。相信把他们打痛了,打怕了,谈判才会有质的突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