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又在偷懒是不是?(2/5)
当然,大多数时候还是黄河哺育了开封。
苏辂跟在苏洵他们身边踱步进城,没受到任何阻拦,连个做例行检查的人都没有,可见朝廷对每日进进出出的过百万流动人口非常放心。
一行人才走入城门,便见不远处的柳树底下立着个中年文士。对方约莫三十六七岁,长得斯文俊秀,一把美须更是打理得妥妥帖帖,如丝般顺滑。他远远见了苏轼一行人,当即快步迎了上来,含笑说道:“我算着你们也差不多该到了,刚好今日休沐,就来这里等着。”
苏辂没见过此人,两边一叙话,才知晓这人是苏轼表哥文同,比苏轼年长十来岁。
两人感情十分亲厚,苏轼还曾经跟着文同学画画,直至皇祐元年文同中了进士,表兄弟俩才见得少了。
文同如今任集贤校理,所谓集贤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集贤院搞校对和整理经籍工作的下层文官,进士一时半会没适合的职位就会放到这些清贵好听的差事上混个几年。
苏轼一见文同便十分高兴,表哥表弟相互喊了,又仔细端详彼此。
文同忍不住感慨:“不知不觉你都要考进士了,好险我早几年考上了,要不然可就落在你后头了。”
旁边的苏洵听了这话,老脸一红。
他这样四十好几才跟儿子同科应试的,说起来才丢人啊!
文同没注意到自己不小心扎了表姨夫的心,热络地领着苏洵去大相国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