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药品变质之谜(2/5)
刚开始的时候,药厂不答应,嫌贩子给的报价太低。
双方杠了两三个月,到了今年夏天最酷热的七八月份,药厂的危机开始爆发了。外地过来的药入侵杭城市场,各医院和单位被他们拿下,杭城几个药厂的市场份额瞬间重创。
杭城几个药厂是国字号,吃老本还能硬撑一段时间。但人家那个药贩子厉害,此人凭借超强的口才,游说了几个药厂的小主管和工人们,让他们去找厂里谈,以库存抵工资的形式从厂里拿货。
真实的情况在这里发生了反转,最早一批流入杭城市场的临期药,不是药厂主动这样做的,而是工人阶级主动发起的,工人背后就是那个药贩子在推动。
于是,几个厂的工人们从各自厂里拿出了大量的货,冲抵工资的价格是药品正价的一折到两折。
药贩子立刻兑现承诺,以多出一折的价格,从工人们手里收走这些药。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如果是工人自己做事,他们一定会选择那些容易保质存储的产品,存放在他们自己家里。
但是,药贩子不管那么多,他们要的是赚钱,什么药容易赚钱,他们收什么药。而且药贩子也不懂那么多技术,搞不清哪些药是可以在40来度高温天气下自然存储,分不清哪些药必须放在冰箱里。
总之,把临期药低价拿到手,再转手卖到医院、诊所、医务室、药房、跌打铺子等等,谋求一成两成,甚至三成五成的暴利。
药贩子从工人手里拿货,算上给工人的好处费,均价是药厂正价的两到三成。这帮药贩子再把要卖到终端,收到的货款是按正价结算比例,如果赚正价的三成,等于获利100。
这帮人忙着倒卖药品,忙着挣钱,哪里还有工夫去学仓储知识技术。
于是,数量很大的一些易变质的药,甚至是水剂,在8月份从制药厂的仓库流出,进入了贩子们的黑仓库。
在黑仓库里,由于仓储环境不达标,一部分药品在保质期截止前,提前发生了变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