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神叨叨的想法(2/5)
但这两种方式效果都十分有限。因为教授和学生毕竟是一个学术团队,对于企业所需要的科技、产品、生产、营销没有完整的认识。最终又导致研发的产品达不到实际需求,与真正的消费者脱节。或者通过企业的营销形成伪需求,其结果是轰轰烈烈几年之后又销声匿迹。
而美国的环境并不限制大学利用自己的knoho形成产业。这也是一个斯坦福撑起一个硅谷的原因。
硅谷最初的雏形就是由斯坦福大学推动的。其初衷是为了给毕业生就业机会,于是斯坦福大学在学校附近开辟了一个工业园,鼓励高技术公司进驻作为办公用地。惠普就是这个工业园区最初的佼佼者。之后这里出现了一家神奇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名称也很神叨叨,叫作“仙童(fairchild)”。仙童公司之后分化出两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就是一直到现在依然大名鼎鼎的英特尔(tel)和ad。因为制造半导体芯片的重要原料是硅,因此这片区域就被称为人家所熟悉的“硅谷”。
就此之后硅谷的发展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又吸引了东海岸的华尔街的关注。华尔街的资金又进一步推动了软件产业以及后来的互联网产业的兴盛。
如今我们熟知的美国的高科技公司,绝大多数都与硅谷有不解之缘。
当然,有人会说是清华和北大撑起了中关村。其实应该是反过来的,是中关村给清华、北大的knoho了一个知识产权变现和知识产权交易的平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