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要实在的(2/5)
“苏州是长江出海的枢纽,哪怕最近松江府开始崛起,但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动摇苏州的地位,臣曾经几次去苏州,所见之处都在兴建工商,各种作坊也是层出不穷,当地百姓随便做点工,就比常年累月的从地里捞食要强,许多地主甚至找不到足够的佃户,所以才会造成这种情况。”李节这时再次开口道。
不过老朱听到这里却再次皱起眉头道:“如果百姓都不愿意去种地了,那哪来的粮食?如果粮食不够的话,岂不是会造成粮价飞涨?到时国将不国,肯定会爆发更大的混乱!”
“陛下,粮食很重要,但以我大明的粮食产量,完全可以养活全国的人口,甚至就算是在元末,粮食产量同样可以养活全国的人,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饥民,并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是分配不均,有粮之人囤积居奇,坐视外界的饥民饿死,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李节十分郑重的再次道。
后世说古代是个农业社会,这一点极其准确,甚至后世人可能都无法想像古人对农业的重视,有时农业都已经不是一个生存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明明粮食足够吃,可国家还是想要生产更多的粮食,哪怕这些粮食存储几年放坏了,但依然要有足够的粮食掌握在手中。
另外李节还有话没有说,那就是美洲的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迟早都要从美洲带回来的,到时有了这两种作物,粮食产量肯定会再翻上几倍,到时粮食根本吃不完,地价肯定还会再往下降,而且农业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完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工商业中,从而加快大明的资本主义发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