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节 南京(2/5)
周洞天手把手的教他们操作机器,包括简单的维护保养工作。因为铅字过于沉重,转运不便,所以杭州印刷所目前并不配备稽字,只用运来的书籍稽型进行印刷。需要自主制版印刷的时候就采用石版印。
两个年轻人对这些满是奇怪的物件的铁家伙原本充满了敬畏:一开始是一种害怕深怕这东西会“咬人”随后,当周洞天开动机器向他们展现出机器的强大的印刷能力的时候,又转化为由衷的佩服。
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接受之后往往又很容易竭力维护他所认同的这一新事物。所以周洞天并不想从外面很多失业的老雕版师傅中招人来开动机器他们在面对新新东西还是要新人来用。
“这两种都是广里来得印刷机据闻是海外之物。”周洞天含糊其辞“除了广州,全大明还找不出其他的
两个年轻人感到非常〖兴〗奋,学会一门大明很少有人懂得技术意味着什么谁都明白。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周老爷毫不藏私,教授的时候倾囊而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是尽量予以解说。这在技艺严格保密学徒几乎要给师傅家当好几年奴隶才能学会点皮毛技术的本时空相比简直就是圣人。这种不经意的旧时空做法在元老院控制下的任何企业都使得土著工人感激涕零。
周洞天不担心他们会私下脱逃自立门户或者扩散技术。工业社会的技术是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基础,没有设备和原材料,他们是无法复制杭州印刷所的生产能力的三在临高不是没有发生过工人企图偷学某样技术或者某项产品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来到临高前是小手工业者的归化民工人。但是他们的企图无一例外都破产了,临高的生产模式是小生产者无法复制的。即使能够复制,在成本上也高得难以想象。
周洞天培训印刷工人的时候,梅林也基本上把自己的建筑意图和营造方式灌输给了木柜的木匠头,大致可以放心的把接下来的工程交给木柜负责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