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节 H-800型(2/5)
虽然后来这些木船绝大部分还是被美国人的卡特琳娜巡逻机和舰载机打成了碎片,不过以临高的工业基础衡量,这仍然是一种实用型、工艺性、适航性、抗损型都相当好的设计,而且使用环境都是从东南亚、〖中〗国到〖日〗本之间这一片海域,要运输的货物也大差不差。
当然,施建涛等人搞得河垩蟹轮也不全然是照抄〖日〗本设计,考虑到本时空几乎没有合格的港口和码头,作为港口使用的河口、海湾大多有浅滩暗沙的存在。船只吃水不宜过深,目前他们需要的船只又以近海运输为主,最远不过到朝鲜半岛、越南暹罗和〖日〗本。船型采用肥大平底浅吃水型――与荷兰人在航线上大量使用的“快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争取多装货的同时,尽量减少吃水深,以便最大限的使用天然港口,在万一搁浅的时候也能做到能够被轻易的浮起。
在动力方面,作为“乙造船”施建涛很清楚香港造船厂是不可能分配得到船用大马力蒸汽机和火管锅炉这样的高级货的。〖日〗本人当年使用的动力主要是“热球式柴油机”临高目前既造不出柴油机,也没有柴油。所以施建涛为河垩蟹轮选择的动力还是风帆。
考虑到将来一段时间里,河垩蟹轮将主要用在浙江和登州两次行动上,再顺便做些沿海贸易,因而还是采用了在近海航行效率较高,又节约人力的中式帆。
不过河垩蟹轮上使用“中式帆”是按照元老社团“戎克协会”的图纸设计的。这些设计实际上来自20世纪英美的中式帆爱好者多年积累的经验,结合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使用了帆布、绞盘、滑车、滑轮组和现代工艺,又经过了简单的风洞测试,可靠性、操纵性和效率比传统中式帆更高。
施建涛在临高找了好几本专门的欧美人所著作的有关中式风帆的研究和设计作品。原本他想在香港搞一个专门的风帆实验室,但是遭到了大图书馆、科技部和海军的明确反对:风帆实验室必须设在临高。根据元老院的决议,但凡涉及到技术开的科研部门不得设在海南岛之外的地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