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节 郑氏兄弟(4/5)
“我明天就去找他,大哥。”
汉斯?普特曼斯眺望着商馆的窗户外停泊在港湾内的船只。几艘戎克船刚刚从漳州湾回来,除了运来了各种贸易货物,还运来了几万块红砖,许多石头和木材
运来如此之多的建筑材料是为了扩建热兰遮城堡和大员周边的一系列防御工事的。尽管普特曼斯上任的时候,大员的贸易处于严重的亏损之中,但是他还是着手花钱修筑防御工事――这不是毫无原因的。
汉斯?普特曼斯在1629年上任的时候,整个大员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一方面大员的贸易谈不上赢利,与日本的贸易因为他的前任纳茨处理失当而爆发的滨田弥兵卫事件而中断,与中国的贸易也没有很好的开展,荷兰人即不能打开和中国直接贸易的大门,又受困于沿海的各路海主的争斗,几乎陷入停顿状态。另一方面,西班牙人蠢蠢欲动,西班牙人不但在鸡笼和淡水修筑了城堡,还一度从菲律宾派遣了船队企图一鼓作气的驱逐荷兰人,如果不是一场暴风驱散了船队,毫无防御能力的大员的沦陷是必然的。
最后,还有当地土人的袭扰。大员周围的几个原住民社与荷兰人的关系紧张。荷兰人和为他们服务的中国人不断的遭到了麻豆社、目加溜社的袭击,其中即有毫无意义的猎头杀,也有出于利益冲突。他的前任纳茨在激化和当地土人的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荷兰人的安全地带只局限于大员周边不到几英里的地方。就在普特曼斯在上任前八天,五十多名荷兰士兵在被派遣出去讨伐中国海盗的途中遭到当地麻豆社的突袭,全军覆没。
类似,但是伤亡较小的事情在本地层出不穷。特别是土著对荷兰人和中国移民同样仇视,中国人在当地狩猎、开垦常常遭到当地土人的袭击。
打击海盗、镇压土人、设法拓展贸易,这就是摆在这位第五任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驻福尔摩沙行政长官面前的三大难题。
汉斯?普特曼斯军人出身,非常能干。他是1624年来到东印度担任低级商务员的,1626年升任商务员,在巴达维亚被当地土王围攻期间立下了很大的功勋。不到5年时间,就获得了东印度评议会成员的资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