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电力之歌(一)(2/5)
刘汤姆元老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从口袋里掏出进入调度中心的特别通行证。向站岗的临高警备营的士兵示意了一下,这才步入调度中心。
调度室的一面墙上装着模拟屏,上面标出了当前投入的水力发电机组和火力发电机组。屏上的指针仪表显示着当前电网各关键点的电压和电流,值班的归化民电工正在注视着这些数据,并不时做着记录。
他先翻看了一下昨天晚上的值班记录和运行数据表,看起来一切正常。随后他走进了主任值班室,和值晚班的元老打了个招呼,然后在交接记录上签字算是交班了。
室内的办公桌上安装有一套工业电脑,这是利用旧时空带来的设备搞得电力监控系统。屏幕上时刻显示着当前的发电设备状态以及两路10kv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和外面的模拟屏相比。这套系统可是先进多了。首先系统显示的是数字,比外面的指针仪表要准确的多,指针仪表的刻度毕竟有限。而且指针还在不停的晃动,读出来的都是个大概的数值。其次这个系统有统计功能,可以记录每一刻钟时间内的电压电流波动范围,人记录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系统记录数据需要的存储空间很小。存个几十年都没问题。查询起来比纸质的记录表格方便百倍,最重要是还能出各种负荷曲线图,比数据表格要要直观的多。
刘汤姆在原时空是干电力自动化的,穿越之后就成了临高电力公司调度中心主任之一,人还是那个人,用的设备还是原时空那些,只是从乙方变成了甲方,真正是专业对口了。旧时空带来的设备虽然好。可寿命毕竟是有限的,电力公司内部估计这些设备能坚持5年。然后启用备用设备还能再坚持5年,至于10年之后就谁都说不好了,所以调度中心的运作是立足于传统技术,也就是外面屋子那些老掉牙的指针仪表和记录板。
别看这些土了吧唧的传统设备,光制造的成本就让企划院流泪流血了:元老院工业体系里加工能力是牛逼到严重过剩,材料方面则短板到令人发指。为了保证性能,很多在旧时空无非是用不同牌号钢材或者廉价金属、复合材料制造的元器件目前都用得是高级材料:最廉价的也是铜合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