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彭城渚上定东州(二)(2/5)
鲁嵩山生性多疑,以致军中曲制、主用不明。水陆两军各自为战,互为掣肘。
东燕、北燕上下一心。两国文武,三军将士,俱唯东方大人马首是瞻。此法胜五也。”
贾絮萍一席言语,庙算五胜,鞭辟入里。言明两国局势,更将燕北王举国相托之意道出。
燕北王笑而颔首,贾絮萍果尽知其意。
燕星澜低首一旁,心潮澎湃。
东方玄唇角带笑,优游不迫,静待下文。
贾絮萍呵笑一声继道:
“呵呵!鲁国何人何地是为关键,东方大人又岂会不知?
颍川谢氏,经学传家。
三百里颖阴兵冢,六百载王谢风流。
今时族中虽无兵家于世,然‘风流相’谢石,‘醉都督’谢樽。俱可称为当世人杰。
‘风流相’谢石有治世之才,且善谋略。曾识破我‘调虎离山’之计,免于鲁嵩山入瓮彭城。近年来我与其暗中斗计数场,并未占得几分便宜。
‘醉都督’谢樽,马战、步战、水战皆能。鲁嵩山恐颍川谢氏兵权日重,遂只教其统领水军。前番北燕伐鲁,便是此人率舟舰战船自西而来,坐断沧江。使我北燕大军再难寸进。
鲁国关键之人,唯此一文一武,谢家二子。”
贾絮萍见东方玄俊美卓绝的脸上似有莫名笑意,不知为何。
‘莫非鲁国还有我所不知的隐士高人?’
贾絮萍虽有疑虑,面上依旧如常言道:
“东燕、北燕联手伐鲁,欲取鲁国城郡,切不可急于一时。当先缮置军器,增益舟楫。募兵操练,仓禀积粟。如此三年,方可用兵。
届时,东燕可西取清河,断渤海、河间二郡于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