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 视察大棚(2/5)
一听孙忠来了,朱祁镇顿时精神起来,孙忠不仅是他的外祖父,更是他的钱袋子。
不管是香皂、肥皂、玻璃、印刷作坊、造纸作坊、铅笔作坊、四轮马车、包装作坊等等,现在都干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占据了南方市场之后,进项更是一笔接着一笔!
不仅让朱祁镇赚了个盆满钵满,更让孙忠这个会昌伯一跃成为皇亲勋贵之中最有钱的存在!
即便是那些亲王也比不上,可是引得不少人暗中垂涎不已,若不是知道孙忠背后是朱祁镇的话,估计孙忠的产业早就被这些人撕碎揉烂分而食之了!
要知道,随着京营待遇的提升和军费的改革,军费蹭蹭蹭的往上涨,户部先拨了三百万银钱,后来秋税收上来后又拨付了三百万。
前前后后总共六百万两银钱,结果也就堪堪足够大明其他军队日常所需,差额非常大,但朱祁镇却凭借孙忠给他的七成分成,不仅解决了军费的问题,甚至连钢铁冶炼作坊、军械研究作坊也干得风生水起。
如今内库中更是堆满了上百万银钱,要知道,大明虽然缺银,但却并不缺钱。
南宋即便偏安一隅,那也是非常有钱的,而大明之所以给人一种穷困的感觉,主要是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之后,朝廷经常禁止民间银钱流通,以此达到推行宝钞的目的。
但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朝廷为了避免损失,在收税时也都是以实物或最新发行的宝钞为准,在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造成了隆庆开海之前明朝非常穷的印象。
实际上,隆庆开海的本来目的就不是将国外的白银弄回国,而是隆庆皇帝登基后倭寇依然屡打不绝,这才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开始调整允许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
也就是说,明朝本身并不缺钱,开海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银子,因为那些银子最终都进了民间私人的腰包,除了解决了倭患之外,国家没有得到任何其他好处。
因此,除却免税政策不谈,总不能明朝在统治了帝国后,还比唐宋元更穷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