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忠臣义士(2/5)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冒出了一个答案,毕竟,在史书之中,那个答案早就清楚的写在了那里,甚至于现在的帝系,也正是凭此起家的。
清君侧!
“清君侧”是造反的好借口,简单且粗暴,历史上很多人都用过的它。但是历史上又有那一次是为了攘除奸臣,真正“清君侧”的?
答案当然是“零”……不,成祖皇帝就是真正的“清君侧”……至少,现在大家都这么说。
尽管所有人的心里都知道答案,但是谁都没有主动的说出来,毕竟,他们都是文人都是“爱惜羽毛”的,他们绝对不是什么逆臣,更不是野心勃勃的野心家,怎么可能是叛逆呢?
自然的即便是想要做这件事,也不能这就样把“清君侧”这三个大字给说出来。
不能说这三个字,并不代表不能说这件事。
“这件事……恐怕不那么好办啊!想要办成它的话,这非得掌握兵权不可。”
“兵权!京营不就在兵部的掌握之中吗?”
在嘉靖年间,为了避免武宗年间,京营为宦官掌握、武将亦骄横的局面再次发生,兵部侍郎王邦瑞提议“尽撤提督、监枪者”,而以大将一员统帅,称总督京营戎政;以文臣一员辅佐,称协理京营戎政。从而让兵部得已重新掌握京营。其实从“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的兵权就一直在兵部的掌握之中,这同样也是他们会冒出这个念头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手中有兵。
相比之下,皇帝的手里反倒是无兵可用。当然也并不是说兵权全都在兵部,至少在名义上,还有其他的制约。
“可是这总督京营戎政可都是勋臣,成国公可是他张居正的人!”
“成国公?就是一个蠢材罢了,他一年去几次京营?京营之中,任免不都是由兵部任命?”
所谓的“总督京营戎政”尽管是京营戎政的最高统帅,可是实际上也就是挂个名,这和许多勋臣在军中的职务一样,也就是挂名拿俸禄,真正的大权在“理京营戎政”手中,而这一职务都是由兵部尚书、侍郎或右都督御史担任,其掌握的京营操练事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