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杀器(2/5)
即使是一百多年后的唐朝,为了组织一次“遣唐使”到中原,倭国也需要用三年的时间来筹备:打造四艘在当时算得上是“大船”的遣唐船,还要募集一支船队的船工。
为了征集船工,倭国政府会以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税。
当时的遣唐使船队,一般是由四艘船组成,但最终能成功到达中国的往往只有一艘,有时甚至连一艘都不能幸存,全部成了那些侥幸成功者的陪葬。
沉吟片刻之后,韩端问道:“你们的船有多大?”
“长十一丈,宽三丈,能装千石货物。”
和韩端的座船差不多大,这么小的船拿来跑海路,成功到达的可能性确实是太低了。
他皱了皱眉头,又问道:“你们自己不能打造大的海船,为什么不到中原的船场去买几艘?”
物部隆平愁眉苦脸地道:“我前些时日去三吴的船场问过了,所有船场的船都排到了一年之后,两千石的船最快也要一年半,三千石的至少要等两年,我们哪里能等得了这么久!”
造大船需要的木料多,工期长,前年韩端去船场定做千石船的时候,同样也等了大半年,像物部隆平这种倭国蛮夷,等的时间只会更久。
而且以韩端的眼光来看,三吴建造的船多为内陆江河行驶的平底船,若将它们买去当成海船来用,照样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