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政如儿戏(2/5)
时任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的王纮出列进言道:“陛下,以臣之见,此事并无深究之必要。”
“官军近来连番失利,淮南民心不安。若再派军入御江淮,只恐北狄(突厥)西寇(周国),乘我之弊,倾国来犯。”
“为今之计,莫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善待士人,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吴地贼寇而已!”
说了半天,这位的意思,是要朝廷就此放弃淮南,却绕来绕去假借“以仁义道德治天下”之名,
高讳不懂什么仁义治天下,但他却极为赞同放弃淮南。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本非吾家之物,弃之不惜!”
淮南本就是当年候景之乱后齐国从南朝手里捡便宜捡来的,如今被南人抢回去,也有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作为一个皇帝,说出这话来让人感到十分可笑,但高讳今年才十三岁,从小不学无术,身边又全是阿谀奉迎之徒,他能有什么见识?
在他看来,淮南这等“边鄙之地”,朝廷又不能从那里收到多少赋税,反而因之折损了不少人马,实在是不值得再因此而大动干戈。
但朝廷收不到赋税,高阿那肱等人却每年都要从淮南获利不少,因此极力主张出兵救援寿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