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疗饥于附子 止渴于鸩毒(2/5)
释慧思走进屋来,目不斜视地对陈顼合什道:“陛下,贫道幸不辱命。”
“禅师请坐。”陈顼欠了欠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可是静禅师已经应允了?”
释慧思在枰上坐下,轻轻点了点头:“韩贼篡逆,天下共击之!”
“贫道已和静禅师约定,明日一早便去总管府上,无论如何,也要说服陆显圣相助我等!”
“此番全赖禅师了!”陈顼抚掌微笑,然而释慧思却又说道:“不过……”
“静禅师的意思,是想请陛下受菩萨戒入我佛门,却不知陛下是否愿意?”
此言一出,陈顼顿时变了脸色。
倒不是他不愿受戒,而是不愿于此时受戒。
梁朝之前,佛教并没有多少清规戒律,僧人喝酒吃肉者、娶妻生子者比比皆是,直到梁武帝萧衍时,才下令僧人不近荤腥、不近女色。
然而直至时下,仍有不少僧人效仿鸠摩罗什,不住寺院僧坊修持,却能享受信众丰盈供给,还恬不知耻地说自己“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不取臭泥”。
不可否认,无论哪个朝代,佛门和道门之中都有潜心修行的僧人和道人,但更多的却是作奸犯科、招摇撞骗的败类。
而南北朝时,正是佛道二教的这些败类活得最为滋润的时代。
陈顼若是受戒,自然也不可能居住在寺院之中,出家与否无关紧要,戒荤戒色之类的戒律也管不到他。
他担心的是受戒之后,佛门大肆宣扬此事并以此为借口插手朝政,遏制皇权。
所以他脸色难看地想了好一会之后,才缓缓开口道:“思禅师,我此时受戒,是否太早了些?”
“百姓之中,并非只有佛信徒,儒、道二教弟子仍占大半,若我此时受戒,岂不是将儒道二教信众百姓拒之门外?”
“如今之势,敌强我弱,只要未从贼者都应当尽力招抚。并不是我不愿受戒,只是,能否……待复国之后再议此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