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江之永矣(三)(5/5)
“决断?朕能一气之下废了郭家吗?”
“圣山,皇后娘娘殚精竭虑,也是陪您吃过苦的,这郭家于建国亦有大恩,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啊!”
“是啊,他们是都有功劳,然后就仗着功劳耀武扬威、草菅人命吗?”
“圣上,自古仁君都是不杀功臣的,您要三思。”
“丽华这话说的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他们于建国有功,就可以违背律法吗?你所有人只要上了战场,立了军功,就可以罔顾国法家规了,此风断不可以涨。”
刘秀说着话,起身就走了,还不忘回头交代一句:“朕用晚膳时再来。”
经过核查,刘秀杀了十余个有军功的郡守,在平定了度田引发的叛乱之后,刘秀将叛乱的魁帅严厉处罚,迁往他地,度田成为东汉定制,社会恢复了安定,形成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
此时刘秀有采纳了部分大臣们的建议,采取“退功臣进文吏”的政令,削弱了朝堂上功臣的影响力,让他们安享富贵,不过逢年过节入朝觐见而已。又经过“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将权柄牢牢握于手中。经过度田,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在度田中杀了不少郡守,震慑了朝堂,在执政风格上“严猛为政”,做到了“总揽权纲”,此时他已经能够控制废后易储,国本动摇造成的政治影响。蜀地平定后,刘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其中却不包括郭圣通的外戚族人,管家和刘秀的母族樊氏增封,却没有包括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而刘秀封皇子为公,管丽华的长子刘阳封东海公,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的。郭圣通因为日渐失宠,她的外戚也始终不像管家兄弟那样受到刘秀的亲信和重用,因此越来越对刘秀感到怨恨和不满。
“皇后娘娘,那边的皇子已经是东海公了,我们该怎么办?”
“圣上既已经做到了这一步,本宫也没什么好在退的了。”
“娘娘的意思是?”
“让在岑府的人着手准备吧,这桩桩件件的封赏事宜不都是他岑将军帮着圣上定的吗?既然如此,这位岑将军也该付出点代价了。”
郭圣通语气中的狠辣,听的身边的婢女有些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