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之子于归(三)(2/5)
“我啊,我自幼便是长在宫里的,不过那时都是小国,第一次进到现在的宫墙里时,只觉得比之前的皇宫大了些,其余的也没什么感觉。”
“我和风谣姐姐都是第一次进宫拜见,张家姐姐比我们要好一些,怕是。。”长孙桃夭害怕自己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后面的话,便没有说出来。
“哎!”窦夫人先是叹了口气,然后语重心长的说:“你们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自打生下来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被拿来比较,若你真的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那这日子要如何过呢?这人啊,大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若真的什么都不比,那似乎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但是这种事切不可太上心,莫要逞一时意气,往后的路那么长,还是刚刚那句话,问心无愧就好。”
“问心无愧?”长孙桃夭嘀咕这,似乎想明白了什么,但好像又没想明白。
每一日用过早膳后,长孙桃夭就会去窦夫人处学习礼仪规矩,但从第五日开始,窦夫人便没在给长孙桃夭讲礼仪规矩了,路也不走了,而是选了一些文章,让长孙桃夭抄录,抄录完之后,还要同她说一说文章的精益。
这一日,落了雨,池塘中的荷花次第开放,窦夫人看雨不大,便叫长孙桃夭到池塘边的凉亭里,边赏荷、听雨,边让长孙桃夭抄录文章。
给长孙桃夭预备的案几上放了两篇文章,一篇沈约的《咏芙蓉》,一篇《论语》。这首《咏芙蓉》长孙桃夭自小便读过,只看了一眼,旁边《论语》的那一篇她却第一次看到,通篇只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庄老先生给她和高风谣讲《论语》时并未提过这句话,而世人大多也只知道以德报怨,至于何以报德,似乎没人问过。
窦夫人看长孙桃夭看着《论语》的那一篇陷入了沉思,便开口说到:“今儿这天气我喜欢,先抄录一遍《咏芙蓉》吧,刚好应景。”
长孙桃夭看了窦夫人一眼,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提笔便开始写《咏芙蓉》。
咏芙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