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俾无訧兮(二)(2/5)
“可如今的太子爷是名正言顺的未来陛下,你这是倒行逆施,早晚要害了自己的。”梦阳山人有些通心的说道。
“倒行逆施,如今陛下的天下是怎么来的,师叔不知道吗?我倒行逆施,我名正言顺辅佐天下正统的时候,张绿衣倒行逆施,你和师傅怎么不去怪罪她呢?”何景明心中关于正统、关于名正言顺、关于那些流于世俗的礼法,早已经随着明太祖朱元璋的离世、建文帝的消失而不见了。
梦阳山人略带惊讶的看着何景明,却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口,如今这位陛下的天下就是造反得来的,此刻,他在心底里竟有些心疼眼前的这个青年了,他年少的时候,也曾遵纪守法、遵循世间大道,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他没有立场劝何景明。
“如果绿衣因此离世了,你或许还能扭转乾坤,若她撑住了,一个没有软肋的人,你是赢不了的。”梦阳山人说着话,略带失望的离开了景明小院。
出门时,看到头顶一直被何景明带在身边的这块门牌,很是有些感慨的说道:“玉景明心,木鸡修性,要须和会三家。未知头面,何处认摩耶。自有身中异境,藏巨浪、一点笼纱。升沈际,难将赋得,有限逐无涯。时时,须点检,随缘遣性,何更兴嗟。那浩然独得,迥绝痕瑕。妙占熙风惠日,乘正气、三缕明霞。真机运,连环放下,无处不光华。”太白山人对何景明的期盼,终究没有实现。
耿家的这个案子牵连甚广,江都公主被贬为江都郡主,耿家一个在京师很有名望的大家族轰然倒台,太子妃因此昏迷不醒,自然有文臣觉得朱棣手段过于激进,而这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就应该算是耿家远在凤阳的未出阁的小姐,一路舟车劳顿的被接到京师,又被活活打死的事了,耿飞絮与建文帝毕竟一丝联系都没有,且长年待在凤阳老宅里,如今太子妃为她私闯刑部,京师中又盛传太子妃与耿家小姐都是建文帝的人,谢缙听闻如此流言,甚觉荒唐,但他不能直接说朱棣处事偏激、罔顾人命,只能拿朱高煦非要把远在千里的与此案毫无关系的耿飞絮接回京师这件事说话。
“陛下,耿家小姐并未出阁,认识的人是个手指头都数的清,但汉王殿下却非要接她进京,导致她死在刑部,想来汉王殿下定是老早就知道太子妃与耿家小姐的关系的,非要把人接来,定是另有所图。”谢缙一番话说的朱棣立马变了脸色。
“江都郡主与建文帝交好,耿家上下都是郡主的帮手,郡主又格外厚待这个小姑子,很难说她与此事毫无干系。”朱高煦也不傻,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可以讲。
“二弟,建文帝已经被大火烧死了,父王追究的也是江都郡主之前帮助建文帝一事,一个远在凤阳的闺中小姐,在这件事上,能帮什么忙呢?是能出钱还是能出力?”朱高炽的问话,道真的把朱高煦问住了,朱棣如此处置耿家,全是因为他们极有可能知道建文帝如今的所在并曾帮助他逃走,但是对外却不能如此说,因为他已经下了明诏了,建文帝此人已死。
“即便帮不上忙,叫过来问问又怎么了?”朱高煦一时不知道回什么,就开始胡搅蛮缠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