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兴起与衰弱(2/5)
伦德施坦业已迈入将官行列,接触的层次是普通军官无法比拟的。经过深入的交流与碰撞,魏斯发现这位精通战术谋略的牛人可不像一些同僚那样完全不问政事,更不关心军政事务之外的“俗事”,而是对现代战争的系统性与全局性有正确的认识。在没有军事任务压力的情况下,他得以用冷静而客观的眼光审视联邦军的战争能力和后继潜力,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振奋的:只要在军事指挥上不犯大错误,联邦军队终究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魏斯原本希望自己能够在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多呆些时日,将自己对战场的理解和感悟好好沉淀一下,把最新的军事技战术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战思维里去,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收拾行装再出发。正如同战争往往不给人足够的应对时间,庞克将军那边不久便有了新的进展——据魏斯所知,这位人脉广泛的前军事情报官员亲赴军事委员会的审议会议,紧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投入效用比,作了一番精彩讲演,说动军事委员会同意了修改后的《洛林敌后作战方案》。
方案一经通过,魏斯便被庞克将军召回。联邦军游击作战指挥部之下,原本就有一个名为洛林作战处的临时部门,据说工作人员曾有数十号,负责宣传募捐以及装备采购、运输的各有一组人马,此后的变迁略去不表。庞克将军以这个部门为基础,正式组建了洛林敌后作战委员会,下辖情报、组织、作战、后勤等部门。有了指挥调度中枢,接下来的重中之重便是“招兵买马”。电气化时代,有线和无线电通讯技术日益成熟,大大提升了军事指挥效率,但各个环节依然是百分百纯人力。以重新实施洛林敌后作战为例,军事委员会批准方案之后,行动的发起者必须拿着盖有军事委员会鲜红印章的文件去联邦军各部门落实人员和装备。如果只需要调用预备兵,在自由城之内兜一圈就能够解决,但为了确保“战必胜”,他们计划分批次组建6000人的特遣部队,第一批2400人由特战部队、常备部队以及技术兵种组成,到第二批3600人才接纳一部分预备兵。如今前线战事紧张,所有的部队都缺兵少将,所有的指挥官都希望后方补充上来的老兵越多越好,特战部队则比老兵还要稀缺。至于武器装备,如果一线部队汰换下来的枪械可以凑合,三两天就能足额到位,但如果是要现役最好的,甚至是刚刚开始列装的新家伙,就算军事委员会发了话,也还得自己想办法疏通关系,将优先级别提前到能够尽快“见货”的程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