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这个天下我做主

第34章:知行合一,致良知(4/5)

目录

孟星辰也没料到沈宁果然来了一个一鸣惊人,他接话道:“郭院长说的没错,知行乃是儒家的精髓,不过历代大儒都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知行,自古便有先后轻重。却没想到,赵公子认为知行合一。可否详细说明一下?”

沈宁只能硬着头皮上:“在学生看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知行合一,不能分而论之,它们是一个本体,而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

“致良知,致是兼知兼行的过程,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便是良知...”

沈宁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东拼西凑,拿出来唬一唬这些儒家的老家伙。

刚刚张秀儿介绍了儒道的发展,孔圣创立了儒道,孟荀发扬了儒学,并且随着发展,儒道被继承下来后,也历经融入,比如经学的崛起和衰弱,理学的萌芽等等,但始终没有形成较为一统的思想,所以便无法造就它独一无二的地位,被其他思想冲击。

前世历史证明这一过程,直到理学出现,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为理学融会贯通,并确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统一的思潮,所以影响至深至巨。

而现在,沈宁把心学提了出来,更是前所未有的新想法。

孔孟朱王,前世华夏历史长河中的四位思想巨人,沈宁请出心学集大成的思想,那威力可想而知。

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便是儒。

短短七个字,包括了孔孟之道,又有不同。越想下去,越发人心醒。

云龙书院的院长一脸激动,呜呼道:“知行合一,难矣,难矣,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知行合一?”

现在的儒生,基本是知先行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因为儒学讲究父慈子孝,所以人们知道这个,才去遵守这个。而知行合一,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这说起来容易,但若是所有事都这样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她总想上天肿么办 入主星河 大佬每天都在更新人格 汉末枭雄之吕家崛起 苟在贞观 次元卡组 和三笠一起穿越的日子 萌神斗罗 如故如故知春秋 我难道是个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