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攻城与反击(4/5)
杨奉军人心惶惶,此时正是攻城的最好时机。
魏刚立即下令出击,全军再次使用无后方的突袭打法。
他要在高顺南下之前再下一城。
留下少量部队辅助陈矫看守射阳。
其余部队被快速整编。
魏刚保留了老兵部队的建制,用来震慑全军。
新军和俘虏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军官也从士兵里挑选。
折腾了一晚,魏刚把部队编制调整好,统帅大军朝淮安进发。
这次,将士们没有走水路,而是沿着中渎水,从陆路进攻。
舍弃水路快速进兵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得到杨奉军俘虏补充,广陵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人。
其次,中渎水上的渡船数量不够,运力不足。
如果广陵军分成两波运兵,船只的运力勉强可以维持。
但是,广陵军有大量杨奉军战俘,这些人意志不坚定。
一旦老兵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军中很有可能发生叛乱。
所以,魏刚选择了一个更慢,却更稳妥的方式。
到达淮安城外,魏刚吸取杨奉的教训,留出了部分将士警戒。
主力休整,打造攻城器械。
等到将士们吃饱喝足,休息好,准备充分。
魏刚下达进攻命令。
担任攻城先锋任务的,大多是杨奉军投诚将士。
魏刚需要这些人立下投名状,同时,减轻老兵部队的伤亡。
然而,魏刚的布置并没有发挥作用,将士们刚刚发起冲锋,淮安城的守军就在韩暹的带领下投降了。
守军不仅打开了城门,还放下了武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