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瓷都风貌(3/5)
但是只有当你本人真正的来到了这里,才会真正的体会到华夏陶瓷艺术的精妙和璀璨。
看完了几个古窑景点以后,何林和王维两人最后来到了古窑民俗展览区的手工制瓷作坊。
制瓷作坊,俗称“坯房”,是制作瓷器坯胎兼瓷器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场房屋。
根据瓷器坯胎品类的不同,又将屋子分别称作“圆器作坊”和“琢器作坊”。作坊的房子都是华夏老式的木屋青瓦,由三栋或四栋房屋绕内院组合而成。
全封闭,平面型犹如北方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这样的布局,使作坊建筑内部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一走进院内,何林和王维两人一眼就看见的是陈列在院子里面大大小小的瓷器胚胎,以及各类半成品或者成品。
这些大小不一的瓷器都放置在活动的木架上,这种木架是专门用来晾晒瓷坯的,俗称为‘晒架塘’。
在晒架塘上的瓷器总共可分为两类:大件作和小器作。
两类瓷器胚胎分开晾晒,互不影响。
大件作以产品大,款式奇而出名,例如万件瓶,千件缸,大盘之类的陈列瓷器。
而小器作则是以日用瓷器为主,在明代时小器作就已经分工很明确,据史料记载制瓷工艺有“过手七十二”之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